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測

一個全面及有效連接的數碼醫療健康數據網絡,讓公私營界別的病人及醫療服務提供者即時獲取及互通健康記錄,對促進和協調連貫的個人醫療服務,收集重要及精準的健康監測數據,以有效地為整體人口制定醫療健康政策和服務規劃,至為重要。為了地區為本的社區醫療系統的政策規劃和資源分配,特別是實證為本的策略採購,我們有需要提升各方面的數據收集,包括醫療成本(包括人力和財務成本)、求醫習慣,以至地區健康資訊和服務提供者表現等。

ch6.png

有效連接的病人資料網絡,有助提供強大而安全的基礎設施,讓公私營醫療提供者均可獲取病人的健康紀錄,從而為全面且協調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提供支持,提升病人的連貫護理。對個人而言,不同界別的跨專業團隊可以更及時、有效和全面地滿足病人的護理需要。對社區而言,它促進醫社合作、推動跨界別和跨專業的伙伴關係,並且鼓勵以更靈活和創新的方式提供醫療服務,以優化醫療資源的使用。 

 

在全港層面,病人數據更有助健康監測,並方便持續及有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詮釋衞生相關的資訊,以便規劃、實施和評估公共醫療衞生政策的執行。這對及早識別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進行疾病流行病學監察、監察公共衞生介入措施的進度和評估措施的影響,以及為公共衞生政策和策略提供指引,實屬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反映資訊流通的重要性,並顯示以互通的數據系統和醫療健康數據資料庫作為醫療衞生政策規劃、準備工作和應變措施的支柱的重要性。同時,疫情促使基層醫療健康的創新得以推進和普及,例如遙距診症、網上排期和處方藥物,以及加強健康資訊系統的能力。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

「醫健通」是由政府開發的電子平台,有助已登記的公私營醫護提供者在取得已登記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適當的授權下,查看和互通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醫健通」旨在鼓勵公私營協作,讓病人在穿梭於公私營醫療系統時獲得持續護理。我們亦一直大力鼓勵市民登記加入「醫健通」,以建立終身的電子健康紀錄。

 

醫管局一直是政府發展和營運「醫健通」的技術機構。為協助私營界別醫護專業人員參與「醫健通」及上載資料,已為他們提供臨床醫療管理軟件和技術支援,當中包括便利私家醫院連接「醫健通」和建立界面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適配組件,以及臨床醫療管理系統連接部件(CMS On-ramp)。該連接部件是可供私家診所隨時使用,具有互通資料和通用系統功能的臨床醫療管理軟件。

 

因應疫情,我們把「醫健通」的登記程序加入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預約和接種流程,截至2022年9月初,超過560萬人(即超過七成全港人口)已自願登記參與「醫健通」,為系統未來的發展帶來契機。 

  

「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

由政府開發的「醫健通eHealth」流動應用程式,於2021年1月推出,定位為本港的公眾健康平台,以促進基層醫療健康發展,鼓勵市民更積極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醫健通」會向用戶發布個人化的公眾健康資訊,用戶亦可獲取他們於公私營醫護機構的一些主要電子健康紀錄,包括疫苗接種紀錄、藥物、預約、過敏及藥物不良反應。 

 

為鼓勵市民透過「醫健通」積極自主及有系統地管理和監察自己的健康,「醫健通」於2021年7月底新增功能,讓用戶記錄每天的血壓和血糖指數,既方便監察身體狀況的變化,亦可於覆診時把數據展示給醫護專業人員參考,以節省診症時間。醫管局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及陸續於各區成立的地區康健中心,亦鼓勵並支援參與了有關計劃的病人使用「醫健通」,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疾病預防意識,協助他們記錄血壓和血糖指數及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以配合政府的基層醫療政策,加強「預防勝於治療」。截至2022年9月初,超過260萬人已下載「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

 

“HA Go”

由醫管局開發的流動應用程式「HA Go」,旨在協助病人管理在醫管局系統內的預約及醫療安排。「HA Go」整合醫管局多個應用程式,並加入新功能,包括查閱預約紀錄、預約門診、流動繳費、查閱藥物資料,以及按照處方進行復康練習等。截至2022年3月底,超過100萬人已透過「HA Go」使用多項醫管局服務。 

 

「HA Go」及「醫健通」在不同層面鼓勵和便利市民積極管理健康,我們會進一步研究如何善用兩個流動應用程式的優勢,優化及理順相關功能。

 

健康調查

健康相關的數據也可從各項健康調查中獲得,例如衞生署的人口健康調查、健康行為調查和口腔健康調查。社會及人口統計數據則由政府統計處透過進行人口普查及其他定期的住戶統計調查提供。

 

人口健康調查採用橫斷面分析,對象為香港的15歲或以上陸上非住院居民,不包括訪港旅客、外籍家庭傭工和來自內地的雙程通行證持有人。調查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有關已建設地區和非建設地區內所有住址的紀錄(即「屋宇單位框」)抽樣訪問。調查分為兩部分,即住戶訪問以及身體檢查。 

 

 

表 6.1

人口健康調查

住戶訪問和自填問卷

  • 生理和心理社交健康狀況
  • 與健康有關的生活習慣
  • 預防疾病的健康習慣 
  • 住戶資料

身體檢查

  • 體格檢查 
    • 血壓 
    • 身高和體重
    • 腰圍和臀圍
  • 化驗檢測
    • 血脂概況
    • 糖化血紅素及空腹血糖
    • 鐵質水平
    • 病毒性肝炎
    • 尿液碘、鈉、鉀和肌酸酐含量

 

首次人口健康調查於2003/04年度進行,對上一次於2014/15年度進行。衞生署於2020年11月展開全港性的2020年度人口健康調查,以更新本地人口的健康狀況、與健康有關的生活習慣及其他健康參數的相關資料。

 

2020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會繼續採用包含上述調查的元素的綜合調查方法。2020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是政府參與「健康城市合作計劃」承諾的一環,該計劃由全球70個城市組成,以攜手防控非傳染病(即慢性疾病)和損傷以拯救生命。 

 

首次全港口腔健康調查於2001年進行,衞生署承諾每十年舉辦一次口腔健康調查,因此,2011年口腔健康調查旨在收集有關香港市民口腔健康狀況。2021年口腔健康調查於2021年11月開始,調查針對五個人口組別,即5歲兒童、12歲少年、35至44歲成年人、65至74歲長者及65歲或以上接受長期護理服務的長者。不同年齡組別人士的口腔健康目標將參考2021年口腔健康調查的結果而制定。衞生署亦會探討如何改善牙科護理服務,並建議可行的措施以達致目標。

 

健康科技與2019冠狀病毒病

2019冠狀病毒病加快了健康科技的發展和使用,這些技術有助填補服務提供上的缺口,同時與當面應診服務相輔相成。正如表6.2所述,政府於疫情期間運用現有的電子健康平台,並進一步加強醫療科技的應用,以提升抗疫能力。

 

表 6.2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的電子健康措施

私家醫生取得2019冠狀病毒病口服藥物的網上平台

  • 已登記使用「醫健通」的私家醫生可透過特設網上平台要求為2019冠狀病毒病病人提供兩款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 
  • 私家醫生可登入網上平台提出要求,相關藥物將被派發到其於「醫健通」登記的其中一個指定應診地址。藥物供應商會盡量於第二個工作天處理要求。私家醫生每次可要求不超過十次標準療程的抗病毒藥物。 
  • 醫管局就藥物發出的指引、使用藥物須知和其他注意事項,可於網上平台下載。

透過「HA Go」的遙距診症服務

  • 社區內的確診病人可透過「HA Go」預約指定診所/遙距診症服務。
  • 附設功能支援合適群組病人接受遙距診症服務。
  • 病人可選擇親身或透過「HA Go」的遙距診症功能接受服務。

醫健通內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紀錄

  • 市民可儲存並出示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紀錄或豁免證明書及相關二維碼,以配合「疫苗通行證」的安排。

「齊心抗疫—中醫藥遙距診療計劃」

  • 醫務衞生局透過中醫藥發展基金,推出一項由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統籌的特別支援計劃,資助中醫師為相關病人提供免費中醫遙距診療服務及中藥配送服務。

挑戰

如缺乏一個多功能的一站式醫療健康電子平台,有礙政府透過分析相關大數據,以準確和實證為本的方式制定醫療政策和策略。因此,我們將繼續增強和擴充「醫健通」的功能,讓它更普及地應用,成為香港的公眾健康平台。

 

同時,雖然我們現時可透過不同健康調查收集健康相關數據,包括人口健康狀況、健康相關生活方式、其他健康參數及社會和人口統計數據,但就基層醫療健康政策規劃和資源分配,特別是實證為本的策略性採購而言,我們在收集醫療成本(包括人力資源和財務成本)、求醫習慣、地區為本健康狀況以及服務提供者表現的數據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加強。 

 

 

我們的目標

利用健康相關數據,以優化醫療服務和促進醫療創新,是香港醫療政策的重要發展方向。藉著「醫健通」作為本藍圖中提出的把關和轉介機制的支柱,以加強醫護協調及健康監測,我們致力透過單一平台善用衞生署、醫管局以及地區康健中心的健康資料和數據,以制定疾病監測、篩查、預防和治療的方案。

 

為改善數據互通和健康監測,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 6.1

加強「醫健通」作為醫療協調和健康監測的把關和轉介工具

「醫健通」於2016年推出,作為支持公私營協作的資訊科技骨幹基礎設施,以減輕公營醫療衞生系統的負擔,並透過避免重複的醫療評估和治療,更有效地運用我們寶貴的醫療資源,並在病人尋求不同公私營醫療健康服務的過程中,改善醫療的連貫性、效率和質素。 

 

現時,「醫健通」支援醫管局和地區康健中心的各項公私營協作計劃,以及衞生署部份公營協作計劃,例如大腸癌篩查計劃。名為「醫承通」的一站式中醫藥臨床記錄系統亦已推出,讓中醫藥界可分階段透過「醫健通」平台獲取和互通相關臨床記錄。我們建議將「醫健通」從目前的基本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轉型為集醫療數據共享、服務提供及流程管理(特別是基層醫療相關服務)於一身的全面和綜合醫療資訊基建,透過多層功能介面推動服務記錄保存、重要數據共享(例如過敏史、診斷、處方等)、健康監察和監測、個案及工作流程管理(包括分流、轉介及支付),並探討使用大數據分析增強人口健康監測及個人健康管理。 

 

同時,如建議 3.2所述,我們建議強制所有在《基層醫療名冊》登記及參與政府資助健康計劃(包括衞生署的疫苗接種資助計劃、長者醫療券計劃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基層醫療專業人員使用「醫健通」並上傳主要健康記錄。最終目標是匯集市民在公私營和不同層級醫療系統中有用的健康紀錄和數據於「醫健通」中。同時,我們預期「醫健通」將轉型為一個具有多層功能的綜合系統,以便於記錄保存、診斷、監察、分流、轉介和支付,並具備有助人口健康監測的大數據分析功能。長遠而言,「醫健通」將逐步發展成為香港的醫療數據資料庫,為每位醫護提供者和每名市民提供一個單一綜合的電子健康紀錄戶口。公共衞生措施可透過一個資訊科技中央平台更容易地推廣、統籌和監察。 

 

表6.3列出部分提升「醫健通」的詳情建議措施。

 

表 6.3

「醫健通」的提升措施

將醫健通(資助)系統遷移至「醫健通」

  • 醫健通(資助)系統於2008年建立,是長者醫療券計劃和疫苗資助計劃的行政及紀錄保存系統。它為長者醫療券提供平台,讓醫護服務提供者管理長者的醫健通戶口和處理發還款項。就疫苗資助計劃而言,系統儲存不同疫苗接種計劃發還款項的紀錄以及全港性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疫苗接種紀錄。
  • 系統遷移後,醫健通(資助)系統的數據(包括發還款項紀錄/疫苗接種紀錄及醫療券使用情況等)將成為「醫健通」中央數據庫中的重要部分,並可透過連接至醫療系統不同界別和層級的現有「醫健通」渠道使用和互通該等數據,但須基於現時「醫健通」管治下的數據互通規範。

整合《基層醫療指南》

  • 誠如建議3.2的討論,《基層醫療指南》是一個網上電子數據庫,載有社區內基層醫療提供者的執業資訊和專業資格。為支持基層醫療健康在社區的長遠發展,目前的政策方向是將《基層醫療指南》的角色重新界定為《基層醫療名冊》。名冊可以作為所有基層醫療專業人員的中央名冊,以便進行更好的監察、協調和質素保證。
  • 建議把《基層醫療名冊》連結及整合入「醫健通」的公眾介面,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平台,以獲取《基層醫療名冊》的資訊。

將所有公私營協作計劃及策略採購計劃整合至  「醫健通」平台

  • 把不同系統遷移及整合至「醫健通」平台,以及「醫健通」與現時公私營協作計劃及未來的策略性採購計劃的連結,有助提供一個通用平台處理計劃的登記、用戶帳戶管理、服務監察、款項發還和審計等事宜。

 

現時私營醫療服務上傳數據的情況遠遠未如理想,若然私營醫療服務上傳數據的規模未能大幅改善,則無法發揮「醫健通」的全部潛力。除了強制所有政府資助醫療計劃的參與者使用「醫健通」外,我們亦將推出一項一次性資助計劃,旨在促進私營電子健康記錄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的連接性,讓數據上傳更方便且更受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歡迎。 

 

長遠而言,我們建議規定所有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醫健通」,並將使用者的關鍵醫療及服務數據上傳至個人「醫健通」戶口,以加強保障醫療服務使用者、保證質素及提升醫療標準,並提高醫療過程的協調及連貫性,尤其是社區基層醫療和公立醫院之間的雙向轉介。當中須修訂《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條例》(第625章),並將相關要求納入《基層醫療名冊》和策略性採購計劃。 

建議6.2

推廣「醫健通」作為個人健康戶口

「醫健通」平台收集的健康數據有助釋放開發病人自強功能的潛力,藉此照顧個別用戶的特定需要。舉例而言,利用醫健通向特定年齡組別或人口發出推送通知,提醒某年齡層的女性進行乳癌篩查或子宮頸篩查覆檢,以持續健康護理。自行輸入相關個人健康資料可促進慢性疾病的持續管理和監察。醫健通亦可充當健康飲食等自我健康管理推廣運動的技術平台。此外,社區照顧者可使用遙距健康護理功能與病人保持聯繫。例如,醫健通可配合地區康健中心或策略性採購計劃透過互聯網平台提供網上運動或康復訓練。  

 

借助「醫健通」穩健的基礎設施作為骨幹和蓬勃的資訊科技業界,我們對「醫健通」的願景是推廣其作為為一個終身的、不可或缺的個人電子健康記錄/戶口,以協助病人的醫療健康記錄在不同界別和層級的醫療系統中流通。透過在「醫健通」上自行輸入和檢閱家庭醫生提供的主要健康數據,用戶將能夠參與自己的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知識及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時。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借助「醫健通」及其與更廣泛社區的連繫,支持政府建構以基層醫療健康為中心的系統。 

 

我們亦正考慮發展一個電子健康記錄生態系統,讓「醫健通」能夠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健康應用程式(如運動挑戰應用程式)或可穿戴設備連接,以鼓勵市民更廣泛地使用。為配合預防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政策方向,我們將繼續強化「醫健通」,使其成為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工具。 

 

此外,政府將繼續積極投放資源推動醫療科技創新,以期進一步提高醫療效率,推動醫療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建議6.3

以數據支持政策制定

在醫療數據和科技應用方面,醫管局的大數據分析平台自成立以來,已支援多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研究項目。研究範疇包括基層醫療服務優化、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預測、及時預防惡化等。現時,醫管局已於不同層面應用人工智能優化服務,包括於所有醫院急症室及普通科門診引入人工智能胸肺X光分析,以協助醫生盡快篩查出患有肺病及高危的病人;利用大數據識別糖尿病風險較高的病人,提供個人化慢性疾病護理計劃,及早介入及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等。醫管局會繼續研究和引入更多醫療人工智能科技,以更廣泛應用在醫療服務上,長遠為病人帶來更大裨益。 

 

除了加強「醫健通」的影響,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善用衞生署、醫管局、「醫健通」和地區康健中心的調查結果和病人/用戶健康記錄,以促進整體健康監測。政府建議對人口健康狀況進行預測和推算,以促進實證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政策制定和服務規劃。例如,探討醫管局大數據分析平台上的數據是否可以進一步用於預測和推算人口健康狀況。此外,隨着地區康健中心在全港各區投入服務,從地區康健中心收集的數據也將有助於進行持續的衞生監察和預測。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建議將現時醫務衞生局轄下的研究處轉型為專設的研究及數據分析辦事處,以構建人口健康數據集,進行持續的數據分析及調查,並委託研究人口健康狀況、疾病模式和負擔,以至服務使用模式,以提供必要的數據、實證和分析,協助政府制定醫療衞生政策、基層醫療署規劃服務和分配資源,及公立醫院系統的相應服務規劃和資源分配。該辦事處將接手和檢討下一輪的人口健康調查。該辦事處還應更有效地推廣應用大數據,監察公共衞生介入措施的進度和評估其影響,為公共衞生政策和策略提供指導。

 

第6章 – 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察行動計劃

行動
短期
中期
長期

6.1 「醫健通」

延伸強制使用「醫健通」至所有政府資助醫療計劃

行動: 短期

提供獎勵計劃,以促進私營供應商電子健康紀錄程式的連接性

行動: 短期

將各自獨立的公營醫療資訊科技系統整合至「醫健通」平台

行動: 中期

要求私營醫務化驗所和放射診斷中心加入「醫健通」及上載診斷影像

行動: 中期

將「醫健通」轉型為綜合系統 - 「One eHealth」

行動: 長期

探討更廣泛地使用「醫健通」作為外間機構的平台

行動: 長期

考慮透過修訂《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條例》(第625章)規定使用「醫健通」

行動: 中期

繼續發展和提升一站式中醫藥臨床記錄系統「醫承通」

行動: 短期

6.2 eHealth App

促進「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健康應用程式或可穿戴設備的連接性

行動: 短期

促進病人和醫護專業人員使用遙距診療及連接至其他健康科技

行動: 中期

6.3 研究和數據分析

將現時醫務衞生局轄下的研究處轉型為專設的研究及數據分析辦事處

行動: 短期

構建人口健康數據集

行動: 短期

制定機制,包括工具及指標,以量度本藍圖列載的成效

行動: 短期

檢討下一輪人口健康調查

行動: 短期 - 中期

就公共衞生介入措施(包括本藍圖的建議)監察進度及評估影響

行動: 中期 - 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