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数据互通及健康监测

一个全面及有效连接的数码医疗健康数据网络,让公私营界别的病人及医疗服务提供者即时获取及互通健康记录,对促进和协调连贯的个人医疗服务,收集重要及精准的健康监测数据,以有效地为整体人口制定医疗健康政策和服务规划,至为重要。为了地区为本的社区医疗系统的政策规划和资源分配,特别是实证为本的策略采购,我们有需要提升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包括医疗成本(包括人力和财务成本)、求医习惯,以至地区健康资讯和服务提供者表现等。

ch6.png

有效连接的病人资料网络,有助提供强大而安全的基础设施,让公私营医疗提供者均可获取病人的健康纪录,从而为全面且协调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提供支持,提升病人的连贯护理。对个人而言,不同界别的跨专业团队可以更及时、有效和全面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对社区而言,它促进医社合作、推动跨界别和跨专业的伙伴关系,并且鼓励以更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 

 

在全港层面,病人数据更有助健康监测,并方便持续及有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诠释衞生相关的资讯,以便规划、实施和评估公共医疗衞生政策的执行。这对及早识别突发公共衞生事件、进行疾病流行病学监察、监察公共衞生介入措施的进度和评估措施的影响,以及为公共衞生政策和策略提供指引,实属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反映资讯流通的重要性,并显示以互通的数据系统和医疗健康数据资料库作为医疗衞生政策规划、准备工作和应变措施的支柱的重要性。同时,疫情促使基层医疗健康的创新得以推进和普及,例如遥距诊症、网上排期和处方药物,以及加强健康资讯系统的能力。 

 

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医健通」)

「医健通」是由政府开发的电子平台,有助已登记的公私营医护提供者在取得已登记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适当的授权下,查看和互通病人的电子健康纪录。「医健通」旨在鼓励公私营协作,让病人在穿梭于公私营医疗系统时获得持续护理。我们亦一直大力鼓励市民登记加入「医健通」,以建立终身的电子健康纪录。

 

医管局一直是政府发展和营运「医健通」的技术机构。为协助私营界别医护专业人员参与「医健通」及上载资料,已为他们提供临床医疗管理软件和技术支援,当中包括便利私家医院连接「医健通」和建立界面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适配组件,以及临床医疗管理系统连接部件(CMS On-ramp)。该连接部件是可供私家诊所随时使用,具有互通资料和通用系统功能的临床医疗管理软件。

 

因应疫情,我们把「医健通」的登记程序加入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的预约和接种流程,截至2022年9月初,超过560万人(即超过七成全港人口)已自愿登记参与「医健通」,为系统未来的发展带来契机。 

  

「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

由政府开发的「医健通eHealth」流动应用程式,于2021年1月推出,定位为本港的公众健康平台,以促进基层医疗健康发展,鼓励市民更积极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医健通”会向用户发布个人化的公众健康资讯,用户亦可获取他们于公私营医护机构的一些主要电子健康纪录,包括疫苗接种纪录、药物、预约、过敏及药物不良反应。 

 

为鼓励市民透过「医健通」积极自主及有系统地管理和监察自己的健康,「医健通」于2021年7月底新增功能,让用户记录每天的血压和血糖指数,既方便监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亦可于覆诊时把数据展示给医护专业人员参考,以节省诊症时间。医管局的「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及陆续于各区成立的地区康健中心,亦鼓励并支援参与了有关计划的病人使用「医健通」,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疾病预防意识,协助他们记录血压和血糖指数及增强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以配合政府的基层医疗政策,加强「预防胜于治疗」。截至2022年9月初,超过260万人已下载「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

 

“HA Go”

由医管局开发的流动应用程式「HA Go」,旨在协助病人管理在医管局系统内的预约及医疗安排。「HA Go」整合医管局多个应用程式,并加入新功能,包括查阅预约纪录、预约门诊、流动缴费、查阅药物资料,以及按照处方进行复康练习等。截至2022年3月底,超过100万人已透过「HA Go」使用多项医管局服务。 

 

「HA Go」及「医健通」在不同层面鼓励和便利市民积极管理健康,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如何善用两个流动应用程式的优势,优化及理顺相关功能。

 

健康调查

健康相关的数据也可从各项健康调查中获得,例如衞生署的人口健康调查、健康行为调查和口腔健康调查。社会及人口统计数据则由政府统计处透过进行人口普查及其他定期的住户统计调查提供。

 

人口健康调查采用横断面分析,对象为香港的15岁或以上陆上非住院居民,不包括访港旅客、外籍家庭佣工和来自内地的双程通行证持有人。调查会根据政府统计处有关已建设地区和非建设地区内所有住址的纪录(即「屋宇单位框」)抽样访问。调查分为两部分,即住户访问以及身体检查。 

 

 

表 6.1

人口健康调查

住户访问和自填问卷

  • 生理和心理社交健康状况
  • 与健康有关的生活习惯
  • 预防疾病的健康习惯 
  • 住户资料

身体检查

  • 体格检查 
    • 血压 
    • 身高和体重
    • 腰围和臀围
  • 化验检测
    • 血脂概况
    • 糖化血红素及空腹血糖
    • 铁质水平
    • 病毒性肝炎
    • 尿液碘、钠、钾和肌酸酐含量

 

首次人口健康调查于2003/04年度进行,对上一次于2014/15年度进行。衞生署于2020年11月展开全港性的2020年度人口健康调查,以更新本地人口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有关的生活习惯及其他健康参数的相关资料。

 

2020年度人口健康调查会继续采用包含上述调查的元素的综合调查方法。2020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是政府参与「健康城市合作计划」承诺的一环,该计划由全球70个城市组成,以携手防控非传染病(即慢性疾病)和损伤以拯救生命。 

 

首次全港口腔健康调查于2001年进行,衞生署承诺每十年举办一次口腔健康调查,因此,2011年口腔健康调查旨在收集有关香港市民口腔健康状况。2021年口腔健康调查于2021年11月开始,调查针对五个人口组别,即5岁儿童、12岁少年、35至44岁成年人、65至74岁长者及65岁或以上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的长者。不同年龄组别人士的口腔健康目标将参考2021年口腔健康调查的结果而制定。衞生署亦会探讨如何改善牙科护理服务,并建议可行的措施以达致目标。

 

健康科技与2019冠状病毒病

2019冠状病毒病加快了健康科技的发展和使用,这些技术有助填补服务提供上的缺口,同时与当面应诊服务相辅相成。正如表6.2所述,政府于疫情期间运用现有的电子健康平台,并进一步加强医疗科技的应用,以提升抗疫能力。

 

表 6.2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下的电子健康措施

私家医生取得2019冠状病毒病口服药物的网上平台

  • 已登记使用「医健通」的私家医生可透过特设网上平台要求为2019冠状病毒病病人提供两款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和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 
  • 私家医生可登入网上平台提出要求,相关药物将被派发到其于「医健通」登记的其中一个指定应诊地址。药物供应商会尽量于第二个工作天处理要求。私家医生每次可要求不超过十次标准疗程的抗病毒药物。 
  • 医管局就药物发出的指引、使用药物须知和其他注意事项,可于网上平台下载。

透过「HA Go」的遥距诊症服务

  • 社区内的确诊病人可透过「HA Go」预约指定诊所/遥距诊症服务。
  • 附设功能支援合适群组病人接受遥距诊症服务。
  • 病人可选择亲身或透过「HA Go」的遥距诊症功能接受服务。

医健通内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纪录

  • 市民可储存并出示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纪录或豁免证明书及相关二维码,以配合「疫苗通行证」的安排。

「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

  • 医务衞生局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出一项由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统筹的特别支援计划,资助中医师为相关病人提供免费中医遥距诊疗服务及中药配送服务。

挑战

如缺乏一个多功能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电子平台,有碍政府透过分析相关大数据,以准确和实证为本的方式制定医疗政策和策略。因此,我们将继续增强和扩充「医健通」的功能,让它更普及地应用,成为香港的公众健康平台。

 

同时,虽然我们现时可透过不同健康调查收集健康相关数据,包括人口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生活方式、其他健康参数及社会和人口统计数据,但就基层医疗健康政策规划和资源分配,特别是实证为本的策略性采购而言,我们在收集医疗成本(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务成本)、求医习惯、地区为本健康状况以及服务提供者表现的数据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加强。 

 

 

我们的目标

利用健康相关数据,以优化医疗服务和促进医疗创新,是香港医疗政策的重要发展方向。借着「医健通」作为本蓝图中提出的把关和转介机制的支柱,以加强医护协调及健康监测,我们致力透过单一平台善用衞生署、医管局以及地区康健中心的健康资料和数据,以制定疾病监测、筛查、预防和治疗的方案。

 

为改善数据互通和健康监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6.1

加強「医健通」作为医疗协调和健康监测的把关和转介工具

「医健通」于2016年推出,作为支持公私营协作的资讯科技骨干基础设施,以减轻公营医疗衞生系统的负担,并透过避免重复的医疗评估和治疗,更有效地运用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并在病人寻求不同公私营医疗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改善医疗的连贯性、效率和质素。 

 

现时,「医健通」支援医管局和地区康健中心的各项公私营协作计划,以及衞生署部份公营协作计划,例如大肠癌筛查计划。名为「医健通」的一站式中医药临床记录系统亦已推出,让中医药界可分阶段透过「医健通」平台获取和互通相关临床记录。我们建议将「医健通」从目前的基本健康纪录互通系统转型为集医疗数据共享、服务提供及流程管理(特别是基层医疗相关服务)于一身的全面和综合医疗资讯基建,透过多层功能介面推动服务记录保存、重要数据共享(例如过敏史、诊断、处方等)、健康监察和监测、个案及工作流程管理(包括分流、转介及支付),并探讨使用大数据分析增强人口健康监测及个人健康管理。 

 

同时,如建议 3.2所述,我们建议强制所有在《基层医疗名册》登记及参与政府资助健康计划(包括衞生署的疫苗接种资助计划、长者医疗券计划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的基层医疗专业人员使用「医健通」并上传主要健康记录。最终目标是汇集市民在公私营和不同层级医疗系统中有用的健康纪录和数据于「医健通」中。同时,我们预期「医健通」将转型为一个具有多层功能的综合系统,以便于记录保存、诊断、监察、分流、转介和支付,并具备有助人口健康监测的大数据分析功能。长远而言,「医健通」将逐步发展成为香港的医疗数据资料库,为每位医护提供者和每名市民提供一个单一综合的电子健康纪录户口。公共衞生措施可透过一个资讯科技中央平台更容易地推广、统筹和监察。 

 

表6.3列出部分提升「医健通」的详情建议措施。

 

表 6.3

「医健通」的提升措施

将医健通(资助)系统迁移至「医健通」

  • 医健通(资助)系统于2008年建立,是长者医疗券计划和疫苗资助计划的行政及纪录保存系统。它为长者医疗券提供平台,让医护服务提供者管理长者的医健通户口和处理发还款项。就疫苗资助计划而言,系统储存不同疫苗接种计划发还款项的纪录以及全港性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的疫苗接种纪录。
  • 系统迁移后,医健通(资助)系统的数据(包括发还款项纪录/疫苗接种纪录及医疗券使用情况等)将成为「医健通」中央数据库中的重要部分,并可透过连接至医疗系统不同界别和层级的现有「医健通」渠道使用和互通该等数据,但须基于现时「医健通」管治下的数据互通规范。

整合《基层医疗指南》

  • 诚如建议3.2的讨论,《基层医疗指南》是一个网上电子数据库,载有社区内基层医疗提供者的执业资讯和专业资格。为支持基层医疗健康在社区的长远发展,目前的政策方向是将《基层医疗指南》的角色重新界定为《基层医疗名册》。名册可以作为所有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中央名册,以便进行更好的监察、协调和质素保证。
  • 建议把《基层医疗名册》连结及整合入「医健通」的公众介面,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平台,以获取《基层医疗名册》的资讯。

将所有公私营协作计划及策略采购计划整合至  「医健通」平台

  • 把不同系统迁移及整合至「医健通」平台,以及「医健通」与现时公私营协作计划及未来的策略性采购计划的连结,有助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处理计划的登记、用户帐户管理、服务监察、款项发还和审计等事宜。

 

现时私营医疗服务上传数据的情况远远未如理想,若然私营医疗服务上传数据的规模未能大幅改善,则无法发挥「医健通」的全部潜力。除了强制所有政府资助医疗计划的参与者使用「医健通」外,我们亦将推出一项一次性资助计划,旨在促进私营电子健康记录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的连接性,让数据上传更方便且更受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欢迎。 

 

长远而言,我们建议规定所有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医健通」,并将使用者的关键医疗及服务数据上传至个人「医健通」户口,以加强保障医疗服务使用者、保证质素及提升医疗标准,并提高医疗过程的协调及连贯性,尤其是社区基层医疗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双向转介。当中须修订《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条例》(第625章),并将相关要求纳入《基层医疗名册》和策略性采购计划。 

建议6.2

推广「医健通」作为个人健康户口

「医健通」平台收集的健康数据有助释放开发病人自强功能的潜力,借此照顾个别用户的特定需要。举例而言,利用医健通向特定年龄组别或人口发出推送通知,提醒某年龄层的女性进行乳癌筛查或子宫颈筛查覆检,以持续健康护理。自行输入相关个人健康资料可促进慢性疾病的持续管理和监察。医健通亦可充当健康饮食等自我健康管理推广运动的技术平台。此外,社区照顾者可使用遥距健康护理功能与病人保持联系。例如,医健通可配合地区康健中心或策略性采购计划透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网上运动或康复训练。  

 

借助「医健通」稳健的基础设施作为骨干和蓬勃的资讯科技业界,我们对「医健通」的愿景是推广其作为为一个终身的、不可或缺的个人电子健康记录/户口,以协助病人的医疗健康记录在不同界别和层级的医疗系统中流通。透过在「医健通」上自行输入和检阅家庭医生提供的主要健康数据,用户将能够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知识及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借助「医健通」及其与更广泛社区的连系,支持政府建构以基层医疗健康为中心的系统。 

 

我们亦正考虑发展一个电子健康记录生态系统,让「医健通」能够与其他第三方电子健康应用程式(如运动挑战应用程式)或可穿戴设备连接,以鼓励市民更广泛地使用。为配合预防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政策方向,我们将继续强化「医健通」,使其成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工具。 

 

此外,政府将继续积极投放资源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推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6.3

以数据支持政策制定

在医疗数据和科技应用方面,医管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自成立以来,已支援多个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研究范畴包括基层医疗服务优化、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预测、及时预防恶化等。现时,医管局已于不同层面应用人工智能优化服务,包括于所有医院急症室及普通科门诊引入人工智能胸肺X光分析,以协助医生尽快筛查出患有肺病及高危的病人;利用大数据识别糖尿病风险较高的病人,提供个人化慢性疾病护理计划,及早介入及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等。医管局会继续研究和引入更多医疗人工智能科技,以更广泛应用在医疗服务上,长远为病人带来更大裨益。 

 

除了加强「医健通」的影响,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善用衞生署、医管局、「医健通」和地区康健中心的调查结果和病人/用户健康记录,以促进整体健康监测。政府建议对人口健康状况进行预测和推算,以促进实证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政策制定和服务规划。例如,探讨医管局大数据分析平台上的数据是否可以进一步用于预测和推算人口健康状况。此外,随着地区康健中心在全港各区投入服务,从地区康健中心收集的数据也将有助于进行持续的衞生监察和预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建议将现时医务衞生局辖下的研究处转型为专设的研究及数据分析办事处,以构建人口健康数据集,进行持续的数据分析及调查,并委托研究人口健康状况、疾病模式和负担,以至服务使用模式,以提供必要的数据、实证和分析,协助政府制定医疗衞生政策、基层医疗署规划服务和分配资源,及公立医院系统的相应服务规划和资源分配。该办事处将接手和检讨下一轮的人口健康调查。该办事处还应更有效地推广应用大数据,监察公共衞生介入措施的进度和评估其影响,为公共衞生政策和策略提供指导。

 

第6章 – 改善数据互通及健康监察行动计划

行动
短期
中期
长期

6.1 「医健通」

延伸强制使用「医健通」至所有政府资助医疗计划

行动: 短期

提供奖励计划,以促进私营供应商电子健康纪录程式的连接性

行动: 短期

将各自独立的公营医疗资讯科技系统整合至「医健通」平台

行动: 中期

要求私营医务化验所和放射诊断中心加入「医健通」及上载诊断影像

行动: 中期

将「医健通」转型为综合系统 - 「One eHealth」

行动: 长期

探讨更广泛地使用「医健通」作为外间机构的平台

行动: 长期

考虑透过修订《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条例》(第625章)规定使用「医健通」

行动: 中期

继续发展和提升一站式中医药临床记录系统「医健通」

行动: 短期

6.2 eHealth App

促进「医健通」流动应用程式与其他第三方电子健康应用程式或可穿戴设备的连接性

行动: 短期

促进病人和医护专业人员使用遥距诊疗及连接至其他健康科技

行动: 中期

6.3 研究和数据分析

将现时医务衞生局辖下的研究处转型为专设的研究及数据分析办事处

行动: 短期

构建人口健康数据集

行动: 短期

制定机制,包括工具及指标,以量度本蓝图列载的成效

行动: 短期

检讨下一轮人口健康调查

行动: 短期 - 中期

就公共衞生介入措施(包括本蓝图的建议)监察进度及评估影响

行动: 中期 -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