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医务衞生局局长序言

香港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双轨医疗系统,以极高的专业水平提供多层医疗健康服务。然而,面对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及医疗需求增加带来的压力,若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公营医疗服务超负荷所带来服务轮候时间过长的问题,只会进一步恶化。 

 

过去三年,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突显了社区上强大的基层医疗健康基建及人手的重要性,亦进一步暴露及加重了慢性疾病的医疗负担及社会成本。稳健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是抵御一系列潜在公共衞生危机的重要防线。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政府致力提升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我们很高兴在全港各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的计划已逐步落实。 

 

政府决心应对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带来的医疗健康挑战。本蓝图旨在针对香港医疗系统的服务提供、管治、资源、人力及科技等范畴,以期制定出有助提升全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发展路线图。 

 

我们深信本蓝图提出的建议将引导我们医疗系统的发展方向,让我们能维系一个可持续和健康的系统,在未来数十年支持每位香港市民。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将香港建设为更健康的社会。 

 

在制定本蓝图的过程中,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各委员全面分析基层医疗健康系统的结构状况,并向政府提出具建设性及宝贵的建议,实在贡献良多,我谨此向各委员致以衷心谢意。 

secretary.jpg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BBS,JP

什么是基层医疗?

 

基层医疗是个人及家庭在持续医疗流程的第一个接触点,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区提供便捷、全面、连贯、协调及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完善及全面的基层医疗系统能在社区层面管理、维持及提升市民健康,组成医疗服务金字塔的基础及平台,亦为医院及医疗机构第二层和第三层专科医疗服务把关。在运作良好的医疗体系中,基层医疗往往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whatis_sc.png

基层医疗里程碑 

 

本港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可以追溯至基层健康服务工作小组于1990年发表的 《人人健康,展望将来》报告书。该报告肯定了基层医疗健康的重要性,并就基层医疗健康的发展提出102项建议。该报告引领日后有关政策的发展,当中的多项建议仍沿用至今。其后数年,政府陆续发表多份医疗改革谘询文件,包括2008年的《掌握健康,掌握人生—医疗改革谘询文件》及2010年的《香港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 


历次医疗改革谘询中,加强基层医疗一直是广受认同的重点议题和普遍共识。有关改革谘询一直强调促进基层医疗健康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应对在人口迅速老化下,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过度负荷的公营医疗服务。在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尤其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我们应透过加强公私营界别合作,以更具策略性和更有效地使用私营医疗服务。 

2019

  • 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及首间地区康健中心

2017-18

  • 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

2010

  • 《 香港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

2008-09

  • 成立基层医疗工作小组

2008

  • 《 掌握健康,掌握人生 — 医疗改革谘询文件》

2005

  • 《 创设健康未来》讨论文件

2000

  • 《 你我齐参与健康伴我行》谘询文件

1990

  • 《 人人健康,展望将来》报告书

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

 

为推进基层医疗改革,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于2017年11月成立,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定可持续发展蓝图(蓝图)。督导委员会由公私营界别的基层医疗健康专家组成,从人力和设施配套、伙伴模式、社区参与、规划和评估架构以及策略制定等范畴,就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以制订本蓝图。随着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逐步扩展至全港18区,督导委员会探讨了地区为本基层医疗系统的发展及服务合作。 

主席

  • 医务衞生局局长

非官方委员(按姓氏笔画序)

  • 朱恩中医师(由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
  • 李国栋医生
  • 沈豪杰先生
  • 林正财医生
  • 林露娟教授
  • 梁卓伟教授
  • 陈永光教授(由2020年12月1日起)
  • 曾永康教授
  • 黄仰山教授
  • 黄金月教授
  • 赵国亮先生
  • 蔡海伟先生

官方委员

  • 医务衞生局常任秘书长
  • 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或代表)
  • 衞生署署长(或代表)
  • 民政事务总署署长(或代表)
  • 医务衞生局基层医疗健康专员(或代表)
  •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或代表)
  • 医院管理局总护理行政经理(或代表)

职权范围

督导委员将商讨以下范畴,为香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制订蓝图:

  1. 人力和设施配套:检讨就基层医疗健康提供的软件和硬件,以提高效率及效能,并提出可予改善的范畴;
  2. 伙伴模式:制订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以加强医社合作、公私营合作,以及促进与医疗体系中其他层面的连系;
  3. 社区参与:制订策略及鼓励措施,以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及推动健康管理和病人自强;
  4. 规划及评估架构:研究借助大数据以规划和订定最切合社区需要的策略。就如何监察及评估各项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措施或试验计划制定架构,包括订定表现指标和临床及医疗成效,例如减少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使用公立医院的急症室及住院服务;及
  5. 策略制定:考虑上述一至四项工作,拟订策略,以加强在社区推行基层、第二层及第三层的预防方案。